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51 (第3/4页)
官家不听劝,孙奭也不消停,而是一天一封地往上递去。 哪怕字字句句都在骂朱能是个装神弄鬼的jianian佞,但对本就心虚的赵恒而言,要套用在自己身上的话,也绝对是合适的。 最后实在不耐烦了,他便将这脾气臭硬、却因士林中极具德望的孙老爷子升了一阶,但把人远远调走,充当兖州知州,还直接委派了个治水的职事。 免得孙奭太闲,离远了仍能不断上书,倒不如让他忙治理黄河的千古难题去。 但在还在观望的大臣们眼里,这一手无异于明升暗降。 既然持反对意见的孙奭倒了大霉,老大年纪被调出京不说,还得做治水的脏累活,甚至是最难取得好成效、吃力不讨好的黄河的话…… 一夜之间,与王钦若立场相同的人,突然就变多了起来。 皇帝摇摆不定的心思,仿佛也渐渐朝王钦若这派倾斜。 然而对一身傲骨的清流而言,因反对jianian佞而被迫离京,哪怕再有损仕途,同时也是再荣耀不过的了。 于是第二个慨然以身试‘法’的人,就出现在孙奭离京的第三天——一直在寇准和丁谓间基本保持中立,只就事论事的王曾,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 早在赵恒头回试图折腾天书时,王曾就列出过五大害用以作劝谏。如今在官场上摸爬打滚这么些年,他骂人骂骨的措辞,洋洋洒洒的大长篇下来,自是更狠了。 陆辞听着,一下就从那慷慨激昂中听出了几分玄机,不禁笑了笑。 跟孙奭的真耿直、指桑骂槐怼皇帝的痛快淋漓不同的是,王曾明显要圆滑得多。 他在折子之中,从头到尾只将朱能这一主持者骂了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