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零四章 棉纺 (第1/5页)
1639年6月15日,汉洲东部,威海城(今澳洲凯恩斯市)。 两艘来自建业港的运输船稳稳的停靠在码头的木质栈桥边,民政府工事处的副主事王宗平带着十几个工匠下了船,立刻找到码头的管理人员。 “卸货的时候,可要轻点!”王宗平大声说道:“船上装运的可是专门纺纱织布的纺车,可万万不能磕碰损坏了。” “啥?俺们威海要自己纺纱织布了?”来自山东的码头管事刘寿山惊喜地问道:“那以后,俺们身上的衣物是不是就能买的便宜了。那真是太好了!俺早就琢磨了,城外的粮田没有增加多少,反而是棉田的种植面积又扩大了许多,这肯定是要俺们汉洲自己织布嘞!”m.zwWX.ORg “你们威海的棉田增加了多少?”王宗平好奇地问道。 “新扩了一万多亩棉田,据说全部都栽的那个什么……印度来的棉种。”刘寿山自豪地说道。 新增棉田一万亩,加上以前的五六千亩,也不到两万亩。按照亩产一百公斤籽棉来算,也就是在一千五百多吨。但是籽棉是需要脱粒的,一般籽棉出棉率在30%—35%。那么,可用于纺纱织布的皮棉也就在450吨到五百吨的样子。 “那你们威海的棉田还是少了点。”王宗平摇摇头,笑着说道:“这几台水力纺车要是建起来了,你这一万多亩地产的棉花,恐怕还不够两个月消耗的。而且,黑山机械厂还在继续研究制造效率更高的水力纺车。” “老天爷欸!”刘寿山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一万多亩地的棉花都不够它两个月生产!那要是一年生产个不停,得纺出多少纱,织出多少布来!” “以后这机器扩大了,增多了,肯定可以完全满足我们汉洲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