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零四章 棉纺 (第4/5页)
机。要知道,那个著名的“珍妮”纺纱机最初仅拥有8个纱锭,后来才增至12一18个纱锭;汉洲制造的这台大纺车却拥有36个纱锭。“珍妮”机仅可靠人力驱动,而大纺车却可以水力、畜力或人力为动力。它的工作性能运行过程中表现颇佳,工作效率甚高。 据悉,此时的四川城都地区,都江堰下游沿着所置的数量众多的水力纺纱机,也是根据即王祯《农书》所载的水转大纺车或其相似物生产建造出来的。 -------------------------- 虽然在威海,政府官员和农事处的属吏们大力宣扬和推进棉纺织行业的发展,但几年前仍旧饥饿状态的威海移民来说,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棉花,总觉得不如种植一些能填饱肚子的粮食要重要一点。 石板村的村长兼乡兵小队长胡宽蹲在地头,一脸愤懑地看着对面同样蹲在地头的孔祥林,半响不说话。 “老胡,我知道你是好心。但我总觉得地里种上一半的棉花,心里不踏实。”孔祥林酝酿了好半天才说道:“咱们都是在大明饿过肚子的,那种饿的滋味,你恐怕一辈子也忘不掉吧。我自己的地,就是想要多种些粮食,不好吗?” “你有四十亩地,除了去年耕种过的要休耕。剩下的三十亩,你全都种粮食,你吃的完吗?就算你把粮食卖给乡里头,能赚几个银钱。”胡宽说道:“你也知道,县里的官员说了,棉花的价格要比粮食高出一截,而且咱们这里的气候也适宜种棉花。到了年底,多卖些银钱,你也可以早点将官府的欠债还了不是?” “银钱再多,没了粮食一样饿肚子。”孔祥林说道。 “哪会没粮食?”胡宽说道:“听说威远堡和新乡堡那边的粮食种植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