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咫尺大明 (第2/5页)
我们回去后,可以一次性组织十几艘船过来,先分出几艘船去安南、占城去买粮食过来,剩下的船只去大明拉人。” 董凤山点点头,对张琪生的建议表示赞同。 “不知道这岛上安全不?荷兰人来过这里没?”董凤山说道:“去找几个通汉话的土人过来问问。” “回明人老爷的话,我们这里还未曾见到西洋人、红毛鬼之类的藩人。”一个五十余岁老人礼貌地说道:“不过,从东北方向浮海过来的东瀛人倒是经常来此地抢掠我等小民。” “东瀛?”张琪生点点头,“日本人呀!他们一般会在什么时候过来,有多少船只,是大船还是小船?” “他们什么时候来,那还真说不准。”那个老者说道:“他们一般乘坐两三艘小船过来,或五六十,或一百余。因为我们在海边除了鱼获,已经身无外物。他们常常会深入岛内,去寻那里的部落进行抢掠。” “哦,最多不过百余海盗。”董凤山说道:“他们一般使用什么武器?” “长刀,竹枪。” “没有火器?” “有火器,是大铳。” “哦,他们手里的那种大铳多吗?” “有两三枝。……也有没带大铳的。” “哦,火器不多,应该好对付。”董凤山笑着对张琪生说道。 “那我们在这歇几天,然后返航?”张琪生问道。 “要不去大明看看?”董凤山心念一动,此地距离大明已然很近了,他有种想过去看看的冲动。 “去大明得有五六天吧。咱们船上的储备不一定够我们返回通州堡。”张琪生犹豫地说道。 其实,作为一个在大明出生,在呂宋长成,在汉洲发展的少年,大明似乎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