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八零章 先发制人(四) (第3/5页)
廷反复强调立陈氏后裔为王,并且交还战争中遗散(或被越方故意扣押)的大明军民。黎利只得三番五次遣使入明辩解“陈氏子孙无见存,及所获明人官吏军人并军器,并已送还。无有拘留监藏者。“ 宣德帝也知道这是骗鬼的套话,“此辞未可虚信,更当索之。“ 老黎同志怕迟迟得不到明廷册封,名不正言不顺,国内人心不服,日久生变。只得咬牙跺脚,一拍大腿,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再次遣使入京称,陈家后人是真没有了,您要的滞留在越南的大明人嘛。我们又仔细地盘查下来“除已死伤外,止存军官二百八十人,民官有吏一百五十七人,旗军一万五千一百七十人,马一千二百匹。我们包吃包住、好吃好喝、提供车船、敲锣打鼓、礼送回国。” 这基础上,还献上一堆安南土特产,甚至镀金人两尊(疑似棱关之役战死的柳升、梁铭的死亡抚恤金)。老黎还恭顺地表示:“…播扬皇威,以固封守,永为藩臣,常奉职贡。“ 宣德帝见黎利为了受封也是下了血本,尽管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但是事已至此,也该是下台阶的时候了。终于在宣德六年(1431年)冬十一月初一,明使入安南赐黎利“权属安南国“印。 正式国王头衔没给,弄成“代理“的了。 黎利一生,始终顶着安南代理国王的头衔,到死也没能“转正“,这就是没把主子伺候好的下场。不过他也不是个案,朝鲜李氏王朝的开创者李成桂在五十年前也是挂着明廷授予的“权知朝鲜国事“的牌子,直到咽气也没能带上王冠。 不过代理就代理吧,好歹是取得了明廷对老黎统治安南的认可,干的也是“正式工”的职事。双方订立黎氏三年一贡之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