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_第四十四章 战争与和平(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战争与和平(四) (第5/5页)

不过是未来数百年的见识而已。

    “我如他一般年纪时,可仍旧沉迷四书五经之中,哪知识得如此之多的百工之物。”宋应星笑着说道:“他若去研修百物,必成一大家!”

    齐天连称惭愧,若非前世所学土木,涉及若干建筑材料方面的金属制造,他哪能如此敢于在几位博学老人面前卖弄知识。

    鉴于军政府那边反馈,陆战队几次出外征战,都会面临短兵相接。而汉洲士兵为了行动方便,随身只配备了短刀一把。因而在与敌搏杀的时候,难免会吃亏。特别是在面对敌方长矛手的攻击时,就显得有些被动了。毕竟,在冷兵器当中,有一寸长一寸强的现实存在。

    最早的刺刀出现在1640年,法国军官皮塞居将双刃直刀插入火枪枪口,以必作为火枪兵的短兵搏杀武器。

    后来,在1688年,法国元帅沃邦对刺刀的装置方式进行改进,将刺刀装置于枪口之外。这种刺刀被称为套筒式刺刀。如此一来,在刺刀为火枪手提供自卫能力的同时,也保证了火枪的射击能力。

    因此,齐天长想着给火枪装配刺刀。但以目前的钢铁制品生产这种细长形状刺刀,会在突刺物体多次后,变得比较脆裂,甚至折断。

    当然,最简单的方法是,每个士兵多配备几把刺刀在身上,折断后,可随时更换。

    但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有时耽误一秒钟,就会有无数的士兵死于敌手,而且身负多把刺刀,还会影响士兵的行动便利性。

    因而,他便想着,是否可以将钢铁中添加铬或者锰,增加刺刀的强度和韧性。于是,将有关金属合金的说法提了出来,期望三位来自大明的“科学专家”能有所启发,并能弄出合适的锰钢刺刀,乃至锰钢生产工具。重庆老Q的1635汉风再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