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六九章 世界的尽头(三) (第5/7页)
毛利人的起源,最早可能要追溯到13世纪初,一群不安现状的东波利尼西亚人在星象、洋流和候鸟的指引下,划着独木舟,经过漫长又艰苦的航行来都了孤悬海外的新西兰。这些人为什么要开始这场征程,我们已无从可知,或许他们只是因为突然想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便开启了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初来乍到的毛利人在沿海一带落脚,面对陌生的环境有点蒙圈,老家带来的土特产在这能种的活不?家里老娘给缝的衣裳在这穿觉着有点热!这树这么粗,砍下来盖房子得老费劲了吧?要说新家哪点最让毛利人满意,恐怕只有一个:这儿的鸟居然大部分都不会飞! 多亏了新西兰海边这些不会飞的“笨鸟”和笨拙的海象、海狮等大型猎物,早期的毛利人度过了最艰难的适应期。不过,可能是营养补充的太好了,毛利人开始疯狂的生娃,人口数量成倍的增长,短短一多年,毛利人的足迹就踏遍了新西兰南北两岛,粗略估计也有十余万左右。 因为毛利人“太能吃”,到了14、15世纪时,岛上的大型猎物和鸟类几乎被毛利人吃绝了。为了填饱肚子,毛利人开始了农耕和捕鱼的生活,生活方式也从一开始的游猎逐渐向定居过渡。此时,出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族社区,毛利人开始出现了浅显的领土意识。 15世纪,毛利人在抵御入侵和掠夺中,养成了尚武的精神,也进入了部落时期。此时,贵族、贫民和奴隶的阶级分化已经形成。不过,毛利人的阶级并不是固化的,毕竟大家都是相同的祖先,彼此说不定还有点血缘关系,稀里糊涂地说我是贵族你是奴隶,多少有点糊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