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崔干要办书院 (第2/5页)
没错,就是书院,而且还是像国子监这样的最高等级的学府,虽然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有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号称是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但是这四大书院却全都是在唐朝之后出现的。 比如应天书院的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杨悫所创,但是这个睢阳书院存世的时间很短,在杨悫的学生死后,书院也就关闭了,直到后来北宋建立,应天书院才得到很大的发展。嵩阳书院和岳麓书院现在都还只是一座道观,白鹿洞书院更是一片荒地,可以说在唐贞观时期,中原大地上除了国子监外,再也没有一座专门的高等教育学府。 之所以造成上面的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是世家掌握着教育权,他们在自己的家族内建立族学,垄断了高等的教育权力,如此一来,庶族出身的读书人根本无法与世家出身的读书相竞争。 当然了,世家之所以能够垄断教育,昂贵的书籍也是其中的关键,因为书籍的数量稀少,而且又昂贵无比,使得知识的传播极为困难,这也使得世家可以把持教育权,哪怕庶族中出现一些优秀人物,也对他们形不成太大的威胁。 可是现在李休却是打破了世家对教育的垄断,随着印刷术的使用,书籍只会越来越便宜,知识的传播也会越来越容易,世家也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垄断高等教育,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世家会马上衰败,事实上世家依然占据着很大的优势,毕竟学习可不是只靠看书就可以的,最重要的还是有老师的讲解,现在几乎所有的博学大儒也都出身于世家。 书籍多了,但是传播知识的名师却不多,崔干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