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_第八百五十八章 早朝(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五十八章 早朝(下) (第2/5页)

,再不吃可就要坏了,甚至有些粮食因为保存不善,发生了霉变或虫蛀,根本不能吃,最后只能拿去喂牲口,所以每年官仓里的粮食都需要将一部分阵粮换成新粮,称之为清仓。

    不过官仓每年清仓都是在秋收之后,但现在才八月份,根本还没到秋收,结果各地的州府就要求清仓,因为再不清仓的话,秋收时收的粮食就没地方放了。农业是立国之本,对于大唐来说,粮食竟然多的放不下,自然是一件好事,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甜蜜的烦恼。

    其实自从玉米和红薯推广出去后,大唐的粮食产量就直线上升,甚至出现粮食太多的问题,但是中原百姓估计是饿怕了,对粮食只会嫌少不会嫌多,所以家家户户都存储着不少粮食,以备灾荒年间救命。

    不过现在不但民间不缺粮,连官仓都没地方放了,特别是红薯这东西,晒成红薯干后可以像小麦一样存储,虽然不好吃,但至少可以顶饿,可是这东西的产量太大,存储起来也麻烦,现在也的确到了处理的时候了。

    对于各地官仓的上奏,李世民与大臣们商议过后,也都同意官仓卖出一部分粮食,不过这样的一来,肯定会冲击粮价,甚至发生“谷贱伤农”的事,因此房玄龄建议可以开放禁酒令,允许民间百姓酿酒,另外还可以鼓励百姓饲养牲畜,同样也可以消耗大量的存粮。

    大唐建立后,曾经多次发布禁酒令,哪怕没有禁酒令,也不允许私人酿酒,主要就是怕浪费粮食,不过现在粮食过多,禁酒令自然也就没有了意义,至于饲养牲畜更是好事,可以改善百姓的饮食结构,使得大唐百姓更加强壮,所以李世民也很快同意,随着禁酒令的放开,以及牲畜的大量饲养,应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