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8节 (第4/6页)
每年都有十名以上的新增杰青,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展的很好。 对某些人来说,成为杰青只是一个开始,但对更多的人来说,成为杰青,就已经是他一生科研成就的最高峰了。 但如果到了这个年龄,没能成为杰青呢? 对自然科学类的研究者来说,他们有一个分界线,就是45岁。 45岁之前杰青,更进一步。 45岁没有杰青,安心找个地方养老耙。 段桂新已经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好几个小时了。 段桂新今年也44岁了,他在京城本地的一家大学工作,作为国内教育资源最密集之地,京城的高校扎堆,而且高水平的大学无数,段桂新所在的这座学校,其实算不上太好的学校,但也能得到一些教育资源的红利。 这段时间的拼命经营、加上老师赵常春的帮衬,他终于有机会参加答辩。 事实上,他这次成为杰青的机会很高。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寄望于这次的杰青,能够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连计划都做好了。 他都已经想好了,如果获得了杰青之后,他继续留在京城,就竞争一下副院长的职位。 如果副院长无望,国内也有几个实验室、研究所,也有意找一名杰青当执行副主任之类的职位。 但刚才老师打电话给他时,语气中透着的疲惫与无奈,让他的心一下子沉了下来。 “能做的我都做了,恐怕……桂新,这次是我害了你……” 赵常春落寞地挂上了电话。 当初他“看不惯”,出来喷谷小白,喷东原大学的时候,只是想要刷刷存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