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6 (第2/5页)
一清请筑边墙,大发帑金数十万,而今内库空虚,无银 可用。」刘瑾郑重言道。 和丁寿想的不一样,被黑了几百年的大明内库,可不是只给老朱家做开销 的,而且打根儿上讲,大明内库才是根红苗正的正经出身。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设立内十二库,整个大明朝的支出都是由内库负责 ,「人君以四海为家,固天下之财为天下之用,何以公私之别?」 朱八八认为天下为公,积为天下所用,所以再设立什么国库就纯属多余, 当然大清朝对这话有自己的认识,既然四海为家,拿了天下之财为自己修园子 也是天经地义,不分彼此。 文官们跳脚骂大明皇帝内库聚敛,可真把内十二库的承运库单拎出来做为 皇帝小金库这事,可是文官先提出来的。 正统初,副都御使周铨、户部尚书黄福等先后奏请,将江南夏税秋粮四百 万石折银一百万两,作为「金花银」解往内承运库,这笔银子理论上皇帝只要 为京城武官支付十余万两的俸禄,其他的您就自个儿开销吧。 既然皇帝有了零花钱了,户部的太仓银库就在正统七年理所当然的成立了 ,原来内库所辖的盐课、关税等等统统纳入太仓,甚至籍没家财、援例上纳等 ,照单全收,丁龄为自家弟弟纳的那个监生所交银子,一样是进了户部。 当然偌大一个大明朝,收入绝不止内库和太仓,太仆寺的常盈库、工部节 慎库、光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