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魔匣已开,杀机初动 (第2/6页)
舆论——因为这个事情,实在是太出格了!没有谁的脑子,一时半会儿的,能够转的过弯儿来的! 关卓凡做的,不是争取舆论的支持,而是要保证舆论的沉默。 为什么“上头”一而再、再而三,以不同方式、不同渠道,声称这是“爱新觉罗的家事”? 原因就在这里了。 至于“爱新觉罗家”——宗室,对关卓凡本人,虽然是支持的,但是,在荣安继位一事上,如无特别大的意外,是不会有什么人主动“劝进”的。 外头的人,想不通女帝继位的道理,爱新觉罗家的人,一样想不通这个道理——姓爱新觉罗的支持荣安继位,实在是太冒天下之大不韪了!没有几个人会乐意做这个出头椽子,爵位愈高,这种事情上头,愈是谨慎。 所以,只要奕譞“我只老主意”,事情就一定僵在那里,荣安就一定做不成这个嗣皇帝。 可是,“特别大的意外”,来了! 第一个“特别大的意外”,是奕譞要求“仿小宗入继大宗嗣皇帝本生父例”,关卓凡这个未来的“皇夫”,要退归藩邸。奕譞以为,这样就能将死关卓凡的军,其实,却是给了关卓凡一个绝好的机会,去玩儿权臣最爱玩儿的、也是玩儿起来最有效的一个把戏——以退为进。 果然,关卓凡一撂挑子,朝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立即就受不了了,不仅“东边儿”亲自出马“劝驾”,连外省的督抚,也纷纷跳了出来。待关卓凡果然“销假入直”,嗣皇帝之争的天平,便大大的向他那边儿倾斜过去了。 关卓凡那边儿增加的砝码,就是求他“销假入直”必须付出的代价,即,给予荣安继统承嗣更多的支持——这个代价和支持,未曾形诸文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