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才子风云录_第三百一十五章 众人贪馋吃到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五章 众人贪馋吃到撑 (第3/5页)

人还真不多,苏州是富豪集中地,有十万两银子身家的也不会超过一百人。

    可惜朱元璋发行的“大明通行纸钞”没人认账,开始时是强行摊派,强行使用,敢不使用、不接受的就杀头,可是皇权再大也大不过市场规律,大家宁可砍头也不要纸钞,于是“大明通行纸钞”也就一路贬值,后来几乎成了废纸。朝廷也觉得总是逼着大家用也不是办法,弄得天怒人怨,到最后非成了大明药丸不可。慢慢的“大明通行纸钞”退出了货币流通领域,大家使用的依旧是硬通货币,银子和铜钱。

    唐宋时期一度盛行的绢帛货币同样未能持久流通,到底,大家还是不习惯,钱财还是得有一定的分量,绢帛虽然昂贵,可是太过轻飘了,缺乏沉甸甸的感觉。于是,绢帛继续昂贵,只是不再进入货币流通领域。

    古代也闹钱荒,但和今天的钱荒概念不一样。

    古代钱荒,主要是市场流通的金银铜币不足,导致钱贵物贱,甚至银子兑换铜钱的比例也会出现波动。至于黄金,因为始终没有正式进入货币流通领域,价位一直比较稳定。在当时,金银的兑换比一般是一对十,但大多数时候,一两金子也就能换七八两银子,黄金的现金值反而不如白银。

    另外古人一般所的金,比如千金、万金等等,其实都是白银,不是黄金,若是指黄金,就写明黄金二字了。

    自秦始皇一统寰宇,直到大清灭亡,黄金始终是作为大宗交易的金融储备手段,并没有进入日常货币流通。在中国帝制时代,白银短缺一直是货币流通的一大痼疾。

    当然这也不是黄金量有多大,相反,黄金的存量和产量远远比不上白银,这也是黄金不能作为正常硬通货币的原因,根本供应不上。白银作为流通货币使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