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卷 天下透明 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 (第64/135页)
鱼、樵采、放牧,让官府很是头疼。 何穆提出重修石闸,确实是个好建议。 问题是,这件事,南京的御史们早已经在张罗了。 此前有一位南京监察御史,叫缪樗——正好是孙纮的同事兼好友,他重新勘察湖界,圈定范围,着手准备修理石闸,并上书天子建议整顿后湖保卫工作。这封奏章,在司礼监的何穆自然也看得到。 何穆虽在宫中,眼光却很毒辣,一眼就发现了缪樗的疏漏。缪樗只勘察了后湖的现状边界,却忘了考虑湖水有升有降,湖域也会变化。 万一湖水涨多了,水面扑过原定边界,老百姓蹭过去占便宜,你罚还是不罚? 何穆建议把石闸设置刻度,实际上就是将水位量化,以刻度为准来控制后湖的边界。再配合界碑、界墙、栅栏、船锁等设置,可以更好地把闲杂人等排斥在外。 建议很好。可建议越好,就越打监察御史的脸。亏你们还在南京本地,提出的整改方案有这么大疏漏,还不如一个从北京过去的太监。 何穆在给弘治的奏章里,直接点了缪樗的名,说他勘察不利,还特意加了一句:“犹恐日后军民人等,仍前偷引水利,占种湖田,嘱托势逼该管人员,将前闸不时启闭,走泄湖水,复有前弊。” 这么前后一关联,用心太深了,显得好像这些弊端手段,全是缪樗等御史纵容出来的。 何穆的报复还没完。 仔细看他建议的第二条:“不许官民人等占种湖田。” 除了“民”,还有个“官”。 这个“官”字,有极强的针对性。 当时有个南京守备太监叫蒋琮,因为长江芦场的利益问题,跟南京御史们打得不可开交。蒋琮为了寻求突破口,指使手下陈祖生控诉户部主事卢锦、给事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