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33章 封圣之路多崎岖 (第2/10页)
大局,毅然放弃独开墨道,融墨入儒,化作了如今的“墨儒”一门,儒门阵法、宝物炼制之术,多出于此门,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补全了儒门不善防御的短板。 但换一个角度,墨圣之所以融道,不正是因为那九千里之后的路实在太过崎区,甚至连他都没有把握能在短时间内走出来吗? 陈洛的大道取了个巧,那便是道理在红尘。这红尘运转自有规律,陈洛只需要去发现和提炼,就自然成了他的道理;至于那些没有的道理,陈洛也有两世为人的经验,起码有个模湖的框架可以参考。 但是如今迎来了九千里后的道路,陈洛就不得不慎重了。 首先,这路关乎到陈洛自己能不能开万里通天。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这最后一步便是最重要的一步。 然后,就是考虑武道之后的发展了。 只是陈洛一人开万里没用,需要的是后来人都可踏足万里,那才是一条真正的通天大道。 这就是考验开道之主对于道理的把握。 当初孔夫子一句“朝闻道夕死可矣”,造就了一条圣凡之渊,多少天下大才就葬身在圣凡之渊下。 直到屈夫子横空出世,悟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道理,与万里路上调转圣道,一身浩然圣气凝聚成滚滚汨罗江水充斥圣凡之渊,屈夫子以身殉道,投入江中,圣道化作求索长桥,连接上下,这才有了如今的儒门求索境,才有了如今儒门的辉煌。 无孔夫子,无儒门之道。 无屈夫子,无儒门之兴。 时至如今,天外有儒门半圣,幽冥也有儒门半圣。 而人间,儒门圣堂更是撑天柱、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