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3章 (第2/3页)
股咬牙切齿的意味:“死者男,二十八岁,死亡时间在三天之前,死后同样被人用锐器阉.割了……这地方是不是克男人,今天都已经第二个了,还都是中毒的。” “有可能是同一个凶手。”齐昭海说。 齐昭海看着法医阴沉得快滴水的脸,感觉他已经在心里,把凶手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千万遍。 法医在心里骂完,接着说道:“死者面容呈樱桃红色,口中有苦杏仁味……死因疑似氰.化物中毒。你们发现的上一具尸体,毒物检测结果还没有出来,但如果是同一个凶手所为,可能也是氰.化物中毒。” 在这个对药物有管控的社会,毒物并不容易弄到手。 凶手能得到一种毒物,已属不易。 这两个现场的共性不少,都有酒杯。估计凶手这次也是对酒水投毒,致使死者死亡。 然而,除了对尸体的处理方式不一样,现场之间还是存在差别的。 最重要的一点差别在于,死者的身份证明和手机都还在——可能是因为死者早在办理入住手续时,已然经过身份登记,哪怕凶手后来再丢弃这些物件,也没有意义。 正因如此,这个死者的身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确认。 “死者名叫冯岱,于四天前的下午,在这家宾馆登记入住,死前特意吩咐过清洁阿姨不要进来收拾。然后,就一个人上了楼,也不要人帮他提行李。”樊甜恬做完走访工作后,总结道。 从那以后,冯岱就再也没有踏出半步。 直到他安静地腐化成一具尸体,才终于重见天日。 齐昭海低下头,他几乎难以把眼前这张腐化肿胀的面孔,跟证件照上那个白净的年轻人联系起来。 既然死者冯岱不曾出门过,除非他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