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不认得齐天大圣,还好意思装龙王? (第1/6页)
杭州码头。 一艘艘海船浩浩荡荡地聚齐。 明朝大规模造船,最初就是起于防海备倭,自洪武五年后,为抵御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不断侵扰,朱元璋多次下诏在浙江、福建两省建造“备倭”海船。 曾几何时,明代造船业是最高水平,造船厂规模之大,配套之全,质量之高,检验之严,前所未有,尤其是船舶检验,需要经过“造修工艺检验”“定损定料检验”和“完工检验”三大步骤。 所谓“造修”,就是造新船和修旧船,在建造新船的过程中,要参照各种船型所需的工料标准,对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在翻修旧船时,要根据船舶的损坏程度进行工料配给,检验人员还要写“勘船单”,以便后续choucha和对照。 每艘船的尺寸、规制、用料都有详细记录,确保承担造修任务的匠作按图施工,避免偷jianian使弊,杜绝人为浪费工料现象,还要填写“修船单”,最终完工验装,如各项指标合格,则验烙字号和姓名,一旦船舶出现问题,方便追责。 详细的程序完成,造修之船才可以出厂使用,如此管理有序,cao作有章的流程,才是后来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强力保证。 不过那是一百多年前,大明最风光的时候,想想现在的陆军,就知道水师变成了什么模样。 哪怕尽力调集,此次也仅有大小战船六百余艘,可供两万水师出战,其中多有滥竽充数,根本不合格的船只。 即便如此,已经是近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