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元芳开始_第九百九十四章 天杀星的高光时刻即将来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九十四章 天杀星的高光时刻即将来临 (第5/6页)

乎,《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成为了史书的反面例子。

    李彦肯定了它们文学价值的同时,也批判《新唐书》大量采用笔记、的纵私之行,致使记事多不实,《资治通鉴》不仅大量引用之言,司马光还巧妙地将痕迹抹去,使得真假难辨。

    这种评价其实在宋朝就有了,连同时代的文人,都看不惯这种夹带私货的行径,但那些人也只能说一说,无法改变什么。

    到了大燕,李彦命官员修《宋史》,就再度明确修史的态度,一定要将正史与野史严格区分,不可因自身喜好厌恶,引用笔记捕风捉影之言。

    考虑到在战乱时期存在遗失,在很多时候确实需要借助民间的记录,但凡采纳此类言说,必须标明附录,令后世得以明辨。

    对于喜欢写笔记,尤其擅长真真假假,借古讽今的文人来说,这无疑是极为难受的。

    更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随着第二届科举的落幕,不少士族发现,当考试内容变为更为实用的新学后,最得利的居然是蔡京的族亲。

    当年第一届科举,蔡氏子弟几乎颗粒无收时,众人还暗暗诧异,觉得这位功臣宰相未免太过小心,如今才知道此人的长远用意。

    虽然有不少人依旧不齿于蔡京的人品,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位的眼光和手段皆是了得,在新学的浪潮中更是带动着族亲乘风而起,形成了一股令人侧目的势力。

    这股势力的风格,就是迎合上意,摆正自身的位置,干实事。

    比如此次,金国居然派出使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