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八十一章 大燕的爵位封赏 (第4/5页)
中尉,并世袭。 洪武九年,规定亲王禄米五万石,郡王一万石,镇国将军赐田六十顷,以为永业,免除租税。 但这实在太夸张了,所以到了洪武二十八年,又重定岁支禄米数额,亲王一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 此外,国家还为宗室修建宫邸、坟墓,提供随从官员、仆役以及其他待遇。 后世史学界的评价,朱元璋的思路和秦始皇很像,想的都是朱家子孙能千秋万代,永不断绝,一直统治江山社稷。 后面的发展也有几分相似,第二代就乱了,幸运的是落在朱家手里,没有二世而亡。 不幸的是,“靖难”一出,朱棣即位后,解除藩王兵权不说,还加强了对宗室的限制和监视,形成了“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讲白了,开始养啥事都不干,但福利待遇高得要死的米虫…… 所以别说明末,到了明中期,宗室受封人数实在太多,那些皇族整天没事干生孩子玩,生下来就要国家富养,还竞相非法占田,少者几千顷,多者数万顷,让朝廷越来越穷,社会矛盾越来越激化。 再到后来,为了喘一口气,朝廷也不管祖制不祖制了,开放宗室出仕的禁令,允许镇国将军以下参加科举考试,期望宗室自养,不再寄生食禄。 但养了这么多年,朱家子孙都基本成了废物,这个时候期待他们自力更生,怎么可能? 最终明朝灭亡,亡国有许多原因,不可否认的是,宗室制度正是其一,洪武大帝想要子孙后代千秋万世,结果恰恰是这些子孙一定程度上拖垮了整个国家,当真讽刺。 大燕自是要吸取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