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六十章 对士大夫,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第5/6页)
不可令入门及引上殿。” 这话如果前面不加一个主语,谁能想到是秦桧说的? 但在靖康之耻前,这确实是秦桧上的“兵机四事”。 这也是为什么秦桧后来回到南宋,朝野上下起初都觉得他是坚定的主战派,完全不认为此人会摇身一变,成为彻头彻尾的金国走狗,直到渐渐原形毕露,其他官员才骇然,“近与共事,始知其暗”。 秦桧前后这般差异,其实并不奇怪。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经过打击后屹立不倒的腰杆,才是真正的脊梁,而秦桧和赵构两个的脊梁骨抽出来,都不用掰,恰好可以搭一个低矮的狗洞,倒是君臣相得。 对于这个世界,如果秦桧泯然众人矣,不再出来入仕,李彦也不会专门派人去金陵搜寻,但现在此人居然主动跳出,还和疑似金人谍细混在一起,就太让人恶心了…… 时迁追随这位这么长时间,还是头一次见他露出这样厌恶的表情,立刻道:“君上,臣立刻缉捕这群贼子!” 李彦收敛情绪,在御案的奏本上扫了眼:“礼部韩侍郎的奏章,你先看一看。” 内侍将奏章呈到面前,时迁接过,发现奏章中所言,竟是对任伯雨的一生评价:“抗迹疏远,立朝寡援,力发章惇、曾布、蔡卞**之罪,无少畏忌,古所谓刚正不挠者,然教子无方,诅咒军事,动摇军心,其罪不赦,当革除追赠,子孙永远不能在朝廷出仕……” 时迁看了后,觉得挺解气,但隐隐觉得又有哪里不太对劲,再看了几遍,结合书院内学习的内容,突然明白,这和廷杖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