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户_第66章 皇帝也来加股(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章 皇帝也来加股(1) (第4/6页)

己片区卫生不过关的,将进行罚款。再加五寨堡城市管理局的规划,因此这些工厂们,也是建设得井井有条,没有新兴地方那种杂乱脏等毛病。

    公元1590年10月3日。

    五寨堡已经在清涟南岸边。初步兴建好了一家毛纺厂,名为五寨堡毛纺厂。

    这也是由黄来福及五寨堡各个商人们合资兴建的,由于是手工作坊,因此厂内需要的工人众多,已经先后招募了近千人。一下子,在堡外撘窝棚的流民们,其中的青壮男丁们,被清扫一空。就是有许多健康地流民妇女及小孩们,都被招去了干活。而每月几钱的银子,让这些流民们,赚到钱后,就可以养家糊口了。

    毛纺厂配套设施需要很多,棉纺织业差不多,如工人们就需要:普工、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以及刷边、运经、絷扣、接头等工人,加上染坊、踹坊、纺车坊、锭车坊、布机坊等一系列的设施。因此投资巨大。

    虽说这种毛纺厂这种新生事物,盈利前景不知在哪,但有五寨堡各个农场成功的经验在前,又有黄来福和渠源锐毫不犹豫地投巨资,因此五寨堡的商贾们。也不再观望,都是争先恐后地投资,只惟恐黄来福不收他们的银子。而相关的技工师傅们,织机纺机等。都是渠源锐等商人们向岢岚州,太原等地招聘购买。在此时的大明,只要出银子,不愁买不到这些东西。

    眼下地大明的棉纺织业非常发达,从宋代到明代,棉纺织品已逐渐成为中国百姓衣着的主要原料,特别是到了明万历时,大明的棉纺织业和棉布加工业。更是发展极快。在眼下的大明松江等地,就是天下的棉纺中心,以棉布衣被盛天下,在此时的苏州,民间机户至少在3万家以上,雇佣的织匠数量非常可观,在苏州各地,每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