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_第一百四十二章 无耻的巅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二章 无耻的巅峰 (第2/10页)

努力也可以完全不用为生活琐事担心——譬如战前扎营这种事,赵武只要下命令就行了,自会有一大群家臣忙前忙后,把具体工作做好。

    根据赵武以前总结的《兵策》,在敌占区进行野外宿营,需要在营垒外挖三道壕沟。其中,第一道壕沟刚好位于弩弓的最大射程边缘,中间的壕沟恰好是射程中央。

    这三道壕沟都留着通行缺口,但通行缺口却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转折曲回的巷道。

    春秋时代战车转向笨拙,常常需要赶车人跳下战车,奋力推动车轮让车很调整方向……可以想象,在赵武如此设计的壕沟下,战斗人员始终暴露在弓箭射程中,每一次调整方向都要面临重大损失。

    三道壕沟挖出来的土堆积在大营边缘,形成一道土垒。这道半截土墙每隔一人的宽度,就埋设了一根斜斜冲天的尖木桩。这道木桩围成的篱笆墙后,是晋军整齐划一的营寨。晋国军队以一个旅为一面军旗(一旌),组成一个小攻击方阵。军旗竖立在方阵中央。士兵们以“两(二十五人至七十五人)”为单位,每一“两”拥有一个帐篷宿营。

    一向严整的晋人喜欢围绕着军旗布设营地。军旗中央是大块空地,这空地也是士兵集合的cao场,或者吃饭时就餐的露天食堂。

    晋军体制,五“两”为一卒,五卒为一旅。五五排列的帐篷四四方方布设起来,总会有一面豁口,这个豁口的朝向深有讲究,一般豁口朝向师部。士兵们在cao场集合后,拔起自己的军旗,通过豁口行军前往本师师部,一个师便组织好了进攻阵型——师部那里,有一面更大的军旗:师军旗。

    士兵在师部集合之后,连队形都不用整理,就能直接开向战场——五个师为一个军;晋军经常排列的阵型是“五阵”,阵,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