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_第一百六十五章 就是要侮辱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五章 就是要侮辱你 (第2/10页)

,你愿意跟我耗下去,我非常愿意奉陪。”

    晏婴的脊背在颤抖,许久,他依旧背着身,两眼无神的望着大门外,反问:“齐国想得到一个‘入盟’,这是齐国的底线,为了获得这个底线,我们需要付出什么?”

    赵武子不顾春秋礼法,寸步不让的煎迫晏婴,韩起毕竟还是个春秋贵族,尤其是他的老爹韩厥是个著名君子,做事充满贵族风尚。听到赵武语气放缓,韩起马上缓和气氛,回答晏婴的提问:“齐需献贡三千家……”

    赵武舔了舔嘴唇,立刻否决:“三千家,远远不够,至少需要五千家。”

    所谓“齐献贡三千家”,是春秋时代的一种屈服礼节——不是征服,是屈服。

    它比“被征服”还屈辱。

    古代战争打到最后,常常以掠夺人口作为最高目标,而春秋时代,大家都彬彬有礼,这个掠夺不是自己动手,需要屈服者自动献出。献出的俘虏以家庭为单位,平均每家约七口人,当然,既然称之为“家”,那么它就不是毫无用处的老弱病残,其中的家庭单位必须拥有一名青壮劳力,一名技术工人,以及一名育龄妇女……这些以家庭为单位的俘虏是任由胜利者挑选的。如果胜利者不满意家庭成员的素质,屈服者必须重新更换。

    《侯马盟誓》就是因为原先许诺分配给赵氏家族的“卫贡三百家”,被邯郸氏家族侵占,其他家族支持邯郸氏对赵氏的削弱行动,使得赵鞅集合家族所有力量,打算与全晋国的力量拼死一搏,以捍卫赵氏本家族利益,这才有了中国首份“封建到武士阶层”的誓约。

    晏婴并不在乎献出多少仆人,也并不在乎把城里谁家变为仆人。当时的封建卿大夫没有现代人的道德观念,在他们看来,战败后献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