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九章 国之根基 (第2/6页)
再之后,亡了呗。 深层次,肯定是国家体制,或者说明朝的赋税制度出了问题。 藏富于民是一个理论,国富民强也是一个理论。 二者并不矛盾。 但首先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国强。 国若不强,民之再富,亦为人家的牛羊,待宰而矣。 况大顺如今是一穷二白,甚至已到要靠缴获的古玩书画去换钱粮的窘迫,而早先为了筹集军饷,连曲阜孔林都给动了。 这大顺的读书人要是脑袋不转过弯来,将来他陆四指定要被后世知识分子唾骂,称他破坏圣贤之地,毁坏华夏文明。 虽然事实上陆四从来不认为什么孔林、孔庙能代表华夏,可架不住两千多年的固有印象。 身后名暂不管它,现实事却是要搞好。 富国同时也富民,富民同时更强军,如今中国尚未统一,陆四就算有一万个抢劫...有一万个国际贸易对象,他也得先按住性子,把内给安了。 只有一个统一、坚实的中国,才能为华夏民族的富强奠定基础。 大顺是建立在明朝之上,想要不重蹈明朝老路,陆四这个大顺领导人肯定要想办法改变明朝的弊政。 定鼎北京后,加强中央集权、恢复地方民生、筹集大顺军饷是有关大顺能不能再次立足脚跟的三件大事,而这三件大事又无一不涉及到对地方财务的整顿。 明朝一年不过收几百万两,到了满清一年收两千多万,税赋增加了好几倍,加到福临的儿子都不好意思再加,于是“永不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