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722节 (第2/7页)
就拿北宋名臣举例子,往他们最在意的清名上插刀子。 不然,张璁也不会像今天这个反应。 根本目的就是一个:这事儿我定,不是你们定,你们当好自己官,我给你们选什么皇帝,你们以后伺候就好了。 “照道理来说,立嫡立长,这是自古的规矩,朕无嫡子,自然是立长子。人人都和朕说破了这规矩,贻害无穷,甚至会招致天下大乱。” 张璁言道:“儒家先贤所言,其中必有大道理。” “可那些伟大的朝代,也都亡了,朕不是说这个办法完全不好,不过是不是该有更好的办法。比如……” 张璁微微抬头,等着皇帝。 “秘密立储。” “陛下不可!” “有何不可?” “储君之位关乎国本,太子名分定,则人心安、名分不定,则人心乱,皇上将此奉为秘辛之事,则满朝上下人人猜疑,这岂会有利于国?” “哎。”朱厚照当然知道这一点。秘密立储制他其实也很犹豫,究其原因就是‘样本不足’,这个自雍正朝才开始实施的储君制度其实没用上几次。 “秘密立储是有其弊端,但这事儿总得定。” 朱厚照虽然这么说,但语气不强,心里头也觉得仍是要考虑考虑。 第八百一十八章 皇五子朱载壡 储君选择历来都是很大的事。 嫡长子继承制虽然保证不了嗣君的能力,但名分、血统为重,这代表的是长幼、尊卑秩序。 能力么,次一点就次一点,至少大臣们是这么想的,尤其是明朝的大臣们,他们最喜欢的就是仁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