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78 往事如尘 (第3/5页)
甚大。 故而年岁正当时,气性、行事风格与其他四人皆不同的敬晖,就成了自己将来或成一国之君的最大阻碍。 与下朝之后暗中书写奏书的桓彦范相似,敬晖也有奏书,只不过是口头的,而且是当着明堂所有群臣,一段奏给圣人知,另一段奏给一旁的韦后听。 此举看似敬重二圣,实则言语中极尽对二圣临朝之不满,试想,二圣总是当以圣人为先,韦后听政,而敬晖顺应此道,将事项先奏于圣人,却把与事项有关的结果尽数告于韦后。 如此一来,不只是朝臣,就连圣人都听出了些话外之音——当朝天子只能知一件事项的一角,还要待韦后的部分说完,才知事项全貌。 将一国之君视为旁观者,把听政的皇后视为行决策之要人,再想到敬晖政见的一贯归属,便明白这位新任侍中进言的真实意图——这侍中身份说来有趣,本希望另一位侍中源乾煜连同本职一块儿,代理吏部侍郎之职,谁想这位源公一纸辞呈,将朝堂之事甩得一干二净,只能尽数交由有意拉他加入“显唐”一方,却导致最终失败的敬晖代行。 成为侍中之后,自多方接触到的信息更为复杂,且更加贴近真相,因此不两日,就在各地上呈的奏书中,琢磨出来一些韦后欲行之事,再加之亲眼所见韦后朝堂听政的场景,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因此从敬晖向上进言的顺序和字句之中,圣人、群臣冷静下来,稍微品品,就明白进言之中对韦后的揶揄之意。 此般做法最为嘲谑之处在于,韦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