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_第12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节 (第4/6页)


    天理昭昭,善恶到头终有报,他倚仗权贵,多行不法,就该死。

    萧炅被狱卒拖走了,李长安则登上了周山。

    从周山山顶上可以将洛阳城尽收眼下。

    李长安俯瞰着脚下的洛阳城笑了笑。

    这是她的洛阳城。

    李林甫估计这几年也不敢轻易往洛阳安插人手了,他避嫌还来不及。

    洛阳,她得好好想想怎么建设……嗯,先建学校吧。

    下山之前,李长安又往西北方向远远眺望了一眼。

    那是长安城的方向。

    第119章

    绛州在行政划分上属于河东道,位于临汾盆地西南部,北靠吕梁山,汾河穿境而过,区域内有大片的河谷平原,十分适合种植粮食和棉花。

    太守府,已经七十岁高龄的严挺之坐在桌案前,抚摸着胡须。

    他的面前摆着一张调令和一封信。

    调令的内容是调他入长安待命,严挺之却没有立刻动身出发,而是再等下一封调令。

    严挺之虽然年老,可目光清明,他抬手拿起桌上的那封信,展开信,又将这份他已经看过许多遍的信看了一遍,他的指肚摩挲着纸页,自言自语。

    “子寿啊子寿,这位寿安公主当真如你信中所说的一般好吗……”

    张九龄在数月前就已经给严挺之寄了信,说请严挺之去洛阳,为寿安公主坐镇东都。

    严挺之和张九龄是几十年的挚友了,早在张九龄当宰相时候,严挺之就是张九龄最忠诚的党羽,二人双双被贬以后也没有断了联系。荆州和绛州离得不算近,可跟大唐广袤的疆土比起来就不算远了,二人也依然保持着数月一封的书信。

    从开元二十七年开始,张九龄的信中逐渐开始频繁提起一个名字寿安公主李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