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6节 (第4/7页)
作为研究课题再好不过。 李谕笑了笑,自己看来要打破大家的幻想了。 实际上,后世我们提到天文学,很多时候会叫做“天体物理学”。多了“物理”两个字,内涵可就大大提升了。 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天体物理学是个常客。 而且虽然名字有点误导性,很多人可能以为天体物理学研究的东西很大。实际上天体物理学在理论上是深入到原子核内部后才开始大放异彩。 什么白矮星、中子星以及恒星演化理论,都离不开原子物理学。 这就是物理学有意思的地方。 只不过,在二十世纪初,天体物理的研究方法并没有多少人会使用。 李谕沾了这个大光。 他很快就通过光谱的分析得出证据:火星大气里氧和水汽的含量不会超过地球的数千分之一。 只此一个条件,便足以说明火星上存在文明的几率极低。 这一招可谓辣手摧花,扑灭了众多天文爱好者的希望之光。 李谕还嫌不够,继续通过吸收光带的研究,说明金星上的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木星的表面有甲烷和氨分子。 这些成果可真是要了命,宜居带行星全被否定。 李谕却洋洋自得,把文章发在了《sce》上。 不出所料,这篇文章像此前关于银河系自转的那篇一样,非常有轰动效果。 这也导致最近《sce》有不少普通人购买,就为了看看惊世骇俗的结论。 见到此情此景,普利策立马专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