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36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4节 (第6/6页)

线来自宇宙;而水下测试同样是重要佐证,并且说明了射线强度极高。

    二者对应之下,是个非常出色的理论结果。

    他们很快就完成了论文。

    卢瑟福和欧文·理查森肯定是坚持让李谕做了第一作者。

    其实以目前科学界状况,论文基本只有一个作者,所以导致不少做了大量辅助工作的人被忽视。

    李谕不是小气人,而且他们两个做的帮助不小。李谕也很清楚自己强在理论能力,实验方面肯定是这些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大佬更在行。

    还有一个关键点是现在的试验设备太过简陋,哪像自己当年读大学时一样,啥实验设备都得动手造出来。

    这项宇宙射线的成果虽然尚且比较初步,仅仅是验证了宇宙射线的存在,并没有得出它的能量、来源、分类等参数。但发表出来仍然是不得了的东西,瞬间让人类的视野更加开阔,因为它表明了宇宙之外的神秘多到无法想象。

    卢瑟福私下里与李谕讨论过:“我对天文学并不是非常了解,但看过你的天文学论文,知道了河外星系的存在,它们会不会是来自这些遥远的星系?”

    李谕说:“有可能,甚至可能更遥远。而一些能量没那么高的射线,大部分可能来自银河系之内。我们的这项研究仅仅刚开始,等日食以及太阳耀斑的时候,还要做不少后续测试。”

    后世发现宇宙射线中能量最高的粒子,已经达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一个粒子的能量竟然高达3x10的20次方ev。

    ev就是电子伏特,是很小的单位,因为汤姆逊发现电子后,发现它能量很小,所以用了这种单位。

    但达到10的20次方ev这种级别,已经完全可以用焦耳(j)了,毕竟都是能量单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