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2节 (第6/7页)
出了日俄以及各国都想要中立,然后可以暗中cao作。 袁世凯摘译的国际公法有关“中立”的内容,比如“中立国的领土不得侵犯”“中立国的主权应予保证”等,显然也是满清统治者最迫切的希望。 其实,真正具有国际法意义的中立公约,直到1907年才被世界承认。此前的国际公法只是一些通行的原则。 所以清政府的“中立”才显得荒唐。 因为一旦战争在中立国领土上打起来,哪还有中立一说? 即便二战中的瑞士,战争时期军机也都是一直在边境线巡逻,不可能让参战国的军队真的到自己领土上,不然哪说得清。 袁世凯很清楚,中立的确不仅是清廷想看到的局面,更是列强都想要的局面。 果然,日俄宣战的当天,美国公使就首先表态,尊重清政府的“中立”,紧接着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大使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愿。原因嘛,当然是不希望损害他们自己的利益,因为一个稳定的清政府,更有利于他们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至于交战国双方,俄国由于《中俄密约》的问题,显然处于劣势地位,心知肚明清政府不可能帮他们,清廷中立对他们而言是最好的。 比如俄国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最担心的就是中国的立场,他曾经说过:“被逐块瓜分的四亿中国人显然是要咬人的,而我们将首先被狠狠咬住”,“一旦开战,我们就不得不进入一个完全不适于作为战场的国家,中国人会帮助日本人。” 日本同样害怕清政府不中立,哪怕是清廷真的站在自己一边,日本也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