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3节 (第5/6页)
曾经与另一个助手在没有氧气补给和防护衣保护的情况下,乘坐热气球飞到了12000米的高空。 也是这种经历让人类知道随着高度升高,温度如何变化。后世曾经有一部电影专门讲述过这次危险的冒险。 而5000米对于目前来说,尚且属于比较成熟的高度。 准备就绪后,几人便在一个晴朗的早上开始了升空。 一开始都还好,数据的记录也比较顺利。 比如700米左右电离度的下降,云室中的离子对明显开始减少。 可以看作是来自地表的辐射减少了。 但到了800米,电离度又开始增大; 到了1000米,电离度基本和地表没什么区别。 这些此前也大体用验电器感知过,但没有这么明显。 不过这种趋势已经说明辐射并不是来自地表。 下一步就是升到最高的5000米。 一开始比较愉悦,尤其穿越一些云层时,挺令人兴奋。 但高度来到四五千米时,就完全是另一个概念,首先要穿上厚衣服。 这倒还好,但吕碧城突然开始有些缺氧。 高空中的氧气含量不算低,只不过气压降低,导致每次呼入的氧气变少,所以会出现缺氧症状。 吕碧城可不明白这些,只是感觉头有些晕并且变得很沉,而一旁的李谕和理查森还在仔细做着数据采集。 坚持到5000米的高空时,她迷迷糊糊听到欧文·理查森对李谕兴奋地说:“你看,电离辐射比地表强太多了,简直有数倍之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