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37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2节 (第3/7页)

愿意称之为哲学家,”马赫说,“如果你如此坚持对原子存在性的信仰,那么我关于物理学的思考就没有更多事可做了,我也不再是一个合格的物理学家,甚至可以声明放弃所有的科学声誉。”

    这句话说得有点怼。

    普朗克是个比较内敛的人,并不喜欢和人争论,庇护十世连忙出来打圆场:“咳咳!两位都是当今科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争辩似乎也是知识进步的一种有效手段,就像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枢机主教马里亚诺也接上话:“两位就像图画中心位置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分别代表了两个派别,而派别之间的争锋不就是希腊能够诞生智慧火花的原因吗。”

    马赫更不满了:“你把我们谁当做柏拉图?”

    历史上,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

    枢机主教马里亚诺意识到自己貌似说错了话,年龄上马赫倒是比普朗克大了20岁,但如果说普朗克是他学生,普朗克肯定不愿意,况且现在的情况是把普朗克安置成了教廷科学院的院长。

    才第一天就有矛盾出现,马里亚诺一时之间手足无措。

    皮亚诺此前一直没怎么说话,他和普朗克是同一年的,也听说过普朗克是个相对不爱争辩的人,于是帮着说话:“枢机主教的意思一定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分别代表了思想与现世,并非强调师徒关系。”

    拉斐尔画这幅《雅典学院》时动了不少心思,图中柏拉图手指天空,代表了他的哲学思想:存在于思想中的理想社会才是最完美的。

    而亚里士多德则手朝大地,既他更关注现世,认为通过物理感官被实际接触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人们必须有具体证据来支持他们的想法,而不是先有想法,再让现世世界去靠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