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8节 (第5/6页)
不过我还有个疑问,为什么不直接发放食盐?那样岂不更方便?” 李谕说:“既然已经是难民了,哪还有生火做饭的条件?所以对他们来说,补充盐分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啃一口咸菜疙瘩。” 这种场面想想就让人齿寒,严范孙叹了口气:“我辈要做的终究太多。” 然后严范孙举荐了一人:“如果说津门盐商中最爱慈善者,当是我的一位老朋友,王益孙。” 他的名字和严范孙有点相近。 严范孙继续说:“王益孙是山西人,你知道的,山西人在娘胎里就会做生意,来天津没几年,手上不仅有盐引,连钱庄都开起来了。” 李谕笑道:“山西人做生意的水平果然和酿醋不相上下。” 再往后,还有个更厉害的山西商人,就是李谕已经在美国见过的孔祥熙。 张伯苓又补充了一句:“别忘了还有汾酒。” 严范孙带着李谕找到了商人王益孙。 刚进他的盐厂,就看到了几块四四方方的盐砖,晶莹洁白。 这些是最好的贡盐,要上贡给朝廷。一块7.5公斤,每年都要上交近千块。 简直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盐商生活历来极为奢靡,提倡节俭的雍正批评过好多次盐商们豪掷千金的举动。 加上盐属于朝廷监管的产业,盐商们的生意很好做,生活甚至要比江南的丝绸商人还要好不少。 王益孙见到当朝帝师到来,激动异常:“您可是响当当的人物,我一介商贾,哪配得上您亲自登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