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3节 (第2/6页)
名运动员,看来张伯苓是真的对奥运会非常上心。 张伯苓感叹道:“四年前,我就在报纸上看到了奥运会。当时巴黎发来了邀请,可惜时值庚子事变,圣上未能派出代表。” 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也算是世博会的附属分会场,会期漫长。 此前李鸿章曾经在法国见过奥运会的前身,回国给光绪讲了大半天什么是“田径”。 不过1900年虽然未能去成,一些报纸却做了相关报道,估计张伯苓从那时候就比较关注了。 李谕问道:“你带了什么项目的选手?” 张伯苓说:“事出仓促,只能选了田径选手,100公尺、跳远和传闻中的马拉松。” 李谕感慨道:“好吧,就当历练历练。” 张伯苓说:“历练历练?一点拿奖的机会都没有?” 李谕问道:“100公尺,可以跑进多长时间?” 张伯苓回头问了一下,然后说:“按洋人的标准,十一二秒。” 李谕说:“好吧。” 虽然是二十世纪初,可短跑成绩早就稳稳进入11秒,10秒多一点。 张伯苓看李谕的表情,问道:“不够?” 李谕坦然说:“差的不少,虽然一两秒听起来不多,不过零点一秒甚至零点零一秒都可以决出胜负。” 张伯苓倒是不气馁:“反正只是临时草班子,为的就是先去看看,知道洋人的运动会什么样。” 李谕笑道:“你这个心态就对了。” 轮船从塘沽港启航,和前几次不一样,人并不多。 船上还不时有巡逻的日本海军士兵,他们现在有劲无处使,正憋得发慌。 船从渤海海峡的南端驶出,李谕无限感慨,一边是辽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