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37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3节 (第7/7页)

过奥地利出名的音乐家太多了,普通人可能没听过他的名字,但他可是号称最后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交响乐作曲家。

    奥地利的有钱人以及贵族,甚至皇室都喜欢资助音乐家,作为奥地利最有钱的家族之一,卡尔对艺术的赞助十分慷慨,所以很多同时期的音乐家都是他家的常客。

    受早年一些小学课文或者课外读物影响,很多人印象中音乐家、作曲家似乎都是穷苦人,典型的如贝多芬和莫扎特。

    贝多芬被描述成了“穷苦悲惨”的形象,而莫扎特最后甚至葬身乞丐坟墓,尸骨无存……

    心灵留下了小小的创伤。

    李谕少年时期读到后还挺难过的,本来很喜欢吹口琴,想学点音乐课外班,但被坚决阻止,因为感觉搞音乐太穷了0.0

    实际上都是假的哈。

    这事吧,说起来很有趣,在那个十年特殊时期,音乐学院的教授们为了防止冲昏头脑的红色小将们把珍贵的交响乐音乐总谱付之一炬,也为了让西方色彩浓郁的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可以正常演奏,刻意编造了不少故事。

    教授们脑子很灵活,专门写了一本《音乐的故事》小册子,作为普及读物,到处发行。

    小册子中把音乐家们塑造成了出生寒微、穷困潦倒的贫下中农形象;至于一些家境的确好、不能说太穷的,就加上各种身残志坚的悲情人设,创作的音乐也都是为了歌颂被压榨的平民。

    就连年少成名、花天酒地的莫扎特都被描写成了“无钱治病、英年早逝”……

    反正让你看了就同情得内牛满面那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