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_第七百九十四章 殿试中的猫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九十四章 殿试中的猫腻 (第2/7页)

他心里只有一個问题,秦德威到底想干什么?

    先前会试阶段,秦德威一直清静无为,这会儿到了殿试,秦德威突然又高调嚣张起来,究竟有什么意图?

    虽然说殿试从来不淘汰人,很大程度上就是走过场,但谁知道秦德威又有什么歪心思?

    今天众人还要去文渊阁读卷,并初步确定名次,另外还要将前三名进献给皇帝。

    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太多时间磨蹭了,所以众人最后也只能按下酸气,一起进宫去文渊阁。

    秦德威回想起上辈子看到过的大明科举史料,似乎有个很奇怪的现象。

    从县试、府试到道试,再从乡试一直到会试,考试以及阅卷程序都有丰富的史料和详细的记载。

    后世研究者只要看史料,基本就能对这些科举过程和种种细节了然于心。

    唯独殿试阅卷程序,史料总是语焉不详,不但含糊不清而且前后不一。就是精通明史的爱好者,往往对殿试阅卷情况也是一头雾水。

    这种反差情况,委实令人感到一丝意味深长,充满了不可说的神秘气息。

    原本秦德威也是不明就里,但穿越过来后,尤其混迹高层后,渐渐就明悟了。

    无他缘故,就是殿试阅卷里的猫腻太多了,很多时候简直就是半公开的,当事人谁好意思详细记载成史料给后人看?

    假如今天秦德威通过一些手段,让自家妹夫成为三鼎甲,会好意思把详细过程写进日记吗?

    比起乡试、会试,殿试的公平公正元素不能说没有,但少得太多了。

    再举一个例子,殿试虽然糊名,但时间太紧并没有重新誊抄的程序。

    所以给读卷大臣看的都是原卷,如果极其熟悉的话,理论上是有可能通过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