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九十一章 春联那些事儿 (第7/7页)
,答话说:“最近忙的大事太多了,把会试的事情忘了。” 按现如今官场传统,会试的主考官要从翰林院选,大概半数同考官也要从翰林院选。 对翰林们来说,这就是一个好机会。举个例子,看看那张潮张前辈,收了个秦德威当学生后,多么风光。 考官是由皇帝点选的,在过去,翰林平常与皇帝打交道机会很多,皇帝一般都心里有数。 但现在政治生态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了,嘉靖皇帝一直在西苑修仙,翰林们平常也见不到皇帝,根本没机会表现自己。 而翰林院年终公宴上,按惯例皇帝都要与翰林有点互动,比如出题让翰林们写应制诗之类的。 对翰林们而言,这可能就是仅有的表现机会了,容不得翰林们轻忽。 对此秦德威没有鄙视,大家都不容易啊,内卷是可以理解的,不是人人都像自己一样机会多。 然后秦德威就离开了温学士,找其他熟人交际去了。 现在翰林院人数扩张后,不像原来那样“一团和气”,就出现派系了。 大体上最明显的派系是三群,第一群是传统派,以十几年前、甚至更早的入翰林的老人为主。 第二群人,就是供奉派,就是有机会去西苑入直、给皇帝写青词的郭朴、袁炜,以及围绕在这两人身边的一群人。 第三群人,就是与秦德威关系密切的一帮人,比如赵贞吉、许谷、刑一凤等人。 如果要问秦中堂怎么看,秦中堂会表示完全没看法。他秦德威已超出了这个层次,不太在乎这种低端局部小气候了。 最多就是恨铁不成钢,经常斥责小弟们不给力,不如郭朴、袁炜那帮人会写青词拍马屁。随轻风去的大明小学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