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17-223 (第4/56页)
的大街,元代时是一条南北向的街道叫丁字街。明永乐年初,曾在丁字街东设会同馆,后“又有南官、北管之设,皆以处外藩供使也”,成为接待外国使者的宾馆。永乐十五年(1417)于东安门下东南建十王邸,为屋8350楹,因称王府街。宣德年间在王府南又建三座公王府。清雍正二十年,在帅府胡同原怡贤亲王。晚清时叫王府井大街,在街东建东安市场。民国时因袁世凯的顾问英国人莫里逊(1860-1920)住大街西100号(今瑞士表专修店),一度改称为莫里逊大道,1975年后通称为王府井大街。“井”和这条街道的关系,是因明十王府西南有一口水井,水质甘甜清冽远近闻名,这一特点后逐渐融入街名之中。 王府井大街附近原有许多著名的古建、私宅、王府、寺庙。今天能看到的比较有名的有位于王府井大街和灯市西口相交处东南的天主教堂。这座天主教堂初建于顺治十二年(1655),占地1万余平米,俗称“堂”。王府井大街改造成步行街的时候,天主教堂被修葺一新,环境也进行了美化,是游人们喜欢的去处。大奇带着母亲和众老婆也参观了天主教堂。 与王府井相交的金鱼胡同的北侧原有清末的权臣军机处大学士那桐的私宅,人称“那桐花园”。王府井逐渐成为商业街与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强令清政府拨东交民巷一带为列强的使馆不无关系。为着和洋人生意方便,各类商家纷纷在此落户,最早形成的商业区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开辟的东安市场。其中比较著名的老字号有同陞和鞋店、盛锡福帽店、亨得力表店等,这些老字号今天仍然生意兴隆。改造后的王府井有新东安市场、东方广场、北京饭店、世都商厦、百货大楼、儿童商场、新华书店等与老字号交相辉映,是中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