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佛灯示警,故人多仇 (第3/5页)
惨然,倒一大杯酒,一饮而尽。 陈三郎沉吟问道:“老周,你认识他?” 周何之面露苦笑,说道:“魏了名,我第一次参加乡试的时候,和他同期。其出身扬州魏家,乃是州郡书香门第,甚有来头。那时候,只怪我年轻气盛,在一次士子聚会中出言恶了他,结下恩怨。” 陈三郎听着,又问:“然后呢?” 周何之叹息一声:“然后在那届乡试,我名落孙山,而他青云直上,中举,得进士,入翰林院,屡得提拔,如今应该已是侍读学士了。” 侍读学士是在翰林院从事文史修纂的闲职,但品阶达到从四品,相当高。这样的闲职一旦得到外放机会,很可能获得实职大官,比如知府。 古临川问:“那他怎么回扬州里来了?” 周何之回答:“见其这番春风得意的模样,大概是要回扬州担任实职了。” 古临川听见,莫名羡慕。 周何之笑容凄凉:“魏家祖辈都有人当官,魏了名的爷爷曾官至礼部侍郎,他父亲是国子监祭酒,有这样的爷爷和父亲庇荫,咱们羡慕不来的。” 说罢,又是一大杯酒,可惜饮酒消愁愁更愁。 朝廷设立科举,文章取士,让出身寒门的士子们拥有了一个鲤鱼跃龙门的大好机会。然而科举之路,荆棘满布,不知多少满腹才华的读书人都被隔挡在外,抑郁一生。就算披荆斩棘,金榜题名,但仕途之路,却更加坎坷,风波险恶。到了这一步,若无依仗靠山,也是一辈子屈身底层的命。 古临川喝着酒,眼光不由瞥向陈三郎,心道:在学院时,道远颇得学政大人青睐,自有大好前程…… 他哪里知道,杜隐言突然中风,不说继续做官,后半生的生活都很成问题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