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0章 千古未有之唐宋变革 (第5/10页)
唐末五代的梯田,应该还是云南的哈尼族同胞最有经验,他们此时被称为和蛮,正被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立的大理国统治。 而偏处云南的大理国能在后面搞得有声有色,梯田就功不可没。 当张昭意识到这是个推广梯田的天赐良机的时候,立刻就命锦衣亲卫审问被俘虏进京,本来要被处斩的乱民首领。 结果得到了很好的反馈,由于南唐朝廷的在淮南的压榨,濠州这种多山地的州,就只能向山要田,当地人根据秦汉时期的经验,立刻就将梯田有模有样的发展了起来。 由梯田,张昭也想到了占城稻,按照时间线来说,此时的占城稻,品种已经成熟了。 从实际情况来说,占城稻的产量并没有那么夸张,那些史书上产量高的占城稻,是引进之后,再精选下来的新品种。 占城稻的真正优势,是在于抗旱、早熟以及可以很好的与梯田配合。 以前东南、华南的山地丘陵地区梯田没有发展起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梯田的灌溉相对较难,不可能有大量随意可用的水。 于是特别需要水的本土稻种,在梯田的产量上并没有什么优势。 但占城稻不一样,这玩意特别抗旱,种在高山梯田上正合适。 而且它生长周期短,最快五十天左右就能收获,加上抗旱的特性,甚至可以用来救急。 梯田与占城稻,才是绝配。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张昭也审视了一下自己的优势,他最大的优势,还是提前知道了结果。 比如占城稻这玩意,当年宋真宗下令推广全国的时候,实际上他是很担心的,前后反复了好几次,最后才决定推广。 因为他不知道这玩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