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鼎_第475章 合纵连横(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75章 合纵连横(三) (第5/5页)

谁去当兵、去打仗?

    不过文官体系的形成毕竟时曰还短,至少在朝堂之上还没能形成气候。

    现在的楚国朝堂上,占据核心地位的还是那些武将出身的勋戚,以及宗族后族出身的贵胄,譬如说身为文官之首的令尹项他,本身就是项氏宗族,是最为显要的贵胄!还有身为武将之首的太尉项佗,也是项氏宗族。

    换句话说,在如今的朝堂之上,勋戚贵胄的话语权极大!

    这些勋戚贵胄大多都是从尸山血海中摸爬滚打过来的,他们不像那些太学培养出来的文官,文官的权力来自于王权,失去了王权的支持,他们就屁都不是,而勋戚贵胄的权力来自于自己的战功,既便是楚王,也不能轻易剥夺他们的战功。

    这就必然出现一种局面,文官更忠于国君,因为国君可以给他们更大的权力,而武官则更忠于自己的家族,因为只有家族兴盛,才能获取更多的资源,有了更多的资源,才能去博取更多的战功,然后反过来巩固家族的权势和地位。

    换句话说,武官更加在乎各自家族的利益诉求!

    而武官家族利益诉求的最高体现就是——分封。

    其实,楚国的那些勋戚贵胄们早就在私底下嚷嚷着分封了,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已经不年轻了,眼看着没几年好活了,若再不分封也许就赶不上了,只是项庄威望太高,又以先王大仇未报为借口给压着,否则,他们早就群起邀封了。

    所以,当王后魏悦有个侄子前来投奔的消息传开之后,就像一枚石子投入水池,顷刻间荡起了层层涟漪,短短不到两天时间,请求分封故魏王豹嫡孙为魏王,并重立魏国的奏章就像雪片般飞进了楚王宫,并堆满了项庄的案头。

    (未完待续)寂寞剑客的楚汉争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