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_第0734章 为了赚钱,大清和东林党都迫不及待的跟新党合作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734章 为了赚钱,大清和东林党都迫不及待的跟新党合作了! (第1/9页)

    「元辅,这是蒙古两个集团的股票情况。」

    崔成秀亲自将巴连衲都和察哈尔两个实业集团的股价情况汇报给张好古,并列出来这段时间这两个实业集团得到多少的现钱,两片草原整合起来会有多少的资源等等。

    张好古翻看着崔成秀递交的报告,嘴角的笑意就没断过∶「不错啊,不错啊,能整合起两片草原的资源来,对朝廷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啊。」

    「陈亚万和郑弘这些年,做的不错,是个实干家。」

    张好古说着,心里又开始计算起来,按照朝廷九载三考的制度,知府这一四五品级的父母官,每年朝廷都会检查其政绩、品行、有无冤假错案,在任期间地方百姓是否安居乐业,有多少新生儿,多少新家庭以及多少学童启蒙等。

    而每三年,这些地方大员就要进京述职,吏部会根据其述职情况,地方实际情况加上个人履历等诸多方面来进行留任、平调、升迁或者降职等等。

    因为大明的知府根据所任州府的税收人口等情况,其知府也分为四品和五品不等。

    而根据朝廷考察制度,五品下是六年一考,五品上这些州府的父母官则是三年一考。

    第一个三年政绩达标就是留任,到了第二个三年就有平迁和平调的可能,若是连续三次进京述职都达标,那必然会迎来升迁;但如果你第一个三年政绩非常突出,留任之后第二个三年政绩同样突出,那么六年就有可能迎来升迁或者平调。

    这个一方面是根据官员所在地的情况及官员自身履历加上政绩等多方面考察来评定的。

    陈亚万和郑弘是塞外知府,塞外本就是苦寒之地,因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