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四节 点将 (第9/10页)
德国人已经走了,朱玉德主持军校,他倒是对此没有异议,不在乎中断自己学生的学业,在朱玉德看来,战争永远是学习战争最好的学校,像北伐这样难得的大战对学生的锻炼,比在学校里待上十年效果都好。 在胡万的具体cao作下,一个五千人的。由军校三四年级学生组成的士官团,进入了各只部队,全都送到基层班排中,拿起枪来。要跟普通士兵一起参与战斗。不过等这次战争结束后,甚至是在战争中,可以想象这些科班的士官生,一定会火速提升的。而且不需一两年。这批士官生就能成长起来后,到时候赵泽勇才真的没有了对适合军官的忧虑。而胡万也有资本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到时候不但是高级军官。怕是中级军官和基层军官,都会彻底换一遍,胡万的计划是,基层军官超过三年的退役,或者调到后备军训练营做教官,中级军官超过五年的转到预备役,或者通过进修和留洋洗刷掉身上浓厚的旧军队纽带后提升,而高级军官吗,则要么上调到参谋部门,要么就转到预备役中,要么就去军校中当教官去。 四大主力师中,就只有万保邦的第一师没有伤筋动骨了,这是赵泽勇考虑到万一在二、三、四师的调动效果不佳,影响了战斗力,那么联省总还有一只能打硬仗的部队可用的。说到底,对于自己军队的战斗力,赵泽勇还是最信任这几个只主力师。 至于其他那些地方师,这次调动就非常少了。当然了地方师也不是没有战斗力,比如李白的桂林师就已经在粤西战斗中证明了自己的强力,起码顶得上军阀四个师。而且跟主力师相比,地方师都是后来建立的,建军时间也不长,士兵也都是正规的训练营中出来的,尽管每个训练营的训练效果参差不齐,到了军中还要受到训练,可是毕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