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阀_第一百九十五节 战俘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五节 战俘问题 (第2/7页)

方的割据政权,顶多称王,即便试图跟你平等,也不会得到舆论的认可,文人名士只认可那坐在洛阳或长安皇宫龙椅上的那个人。因此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只有在北方建都的国家才是正统。五代十国中,只有在河洛这里建都的国家才被定为朝代,而其他国家都只能是十国中的一国而已,比如南方很多国家,像后唐等,其实当时都是强国,存在时间也更久,可却不及北方一代两代的短命王朝的历史地位。

    直到东晋南迁,衣冠南渡。不但是皇帝,就连掌握了舆论的士大夫都跑到南方去了,于是他们只能修正这种舆论,不再以中原为唯一的正统象征。而是开始更加重视其他一些象征,比如宗室、比如血统,还有传国玉玺等。南宋同样是如此,而且由于南宋文化地位很高。南方士族可以主导话语权,于是他们开始把南宋粉饰成正统,三国演义的故事就是这时候开始形成。人们开始认可偏安的汉室刘备政权,而否认丑化中原的曹魏政权,这就证明了地域观念开始弱化了。

    但是中国人是弱化了地域为正统的观念,不是完全消亡了,只不过把北方作为正统的观念渐渐淡化了,或者说是扩大了,中国人仍旧认同谁拥有了天下,谁就是正统,把整个天下当作了一个大中原而已。而且世界观开始走出中国这个地域,周边小国必须接受中国天子的册封,否则就是得国不正,这相当于只有得到中国认可的国家才是合法的政权,跟西方的承认地位的方式有所不同,话语权只存在中国天子手里。

    所以宋之后的朝代,就开始不再局限于只在中原建都了,元代建都北京,明代建都南京,后来迁居北京,清代直接继承北京,就是因为这种中原意识淡化,或者说中原意识泛化,小中原变成了大中原概念,中华哪里都是中原,哪里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