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42 (第3/4页)
为宋依依讲着这一著名京城小吃的故事:“小肠陈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以经营老京城风味卤煮小肠而著名。” “卤煮小肠源自清乾隆年间的一道御膳苏造rou,后来传入民间,经陈兆恩改进演变为卤煮小肠。” 第四百九十七章 老京城味 罗晋桓见宋依依听得津津有味,讲的兴致也越来越高:“陈兆恩本来就是卖苏造rou的。” “但旧社会穷人多,用五花rou煮制的苏造rou价格贵,陈师傅就用价格低廉的猪头rou代替五花rou,同时加入了价格更加低廉的下水煮制。” “经过陈兆恩的儿子陈世荣以及子承父业的陈玉田,历经百余年的继承和创新,终于创出了闻名京都的卤煮小肠。” “陈玉田从小跟父亲学艺,并从沿街叫卖发展到固定设摊出售。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卤煮小肠名声大振,陈玉田本人也被食客们称做小肠陈。” “提起小肠陈,老京城人没有不知道的!他烹制的卤煮小肠肥而不腻、rou烂而不糟、火烧煮得透而不黏。” “解放前曾在东安市场、西单等繁华地区设摊供应,后来固定在一些戏院门口出售,散戏后看客多来品尝,唱戏的名角儿也纷纷点要。” “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后,小肠陈调到南横街的燕新饭馆,专门做卤煮火烧。好这一口儿的食客,纷纷慕名前往,络绎不绝。” “小肠陈在晚上饭口才开始营业,但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就有人拿着锅、盆到店门口排队。其中有远道而来的食客,也有附近的邻居百姓,那阵势成为了南城一景儿。” 宋依依立时说道:“师父,我们忘了带饭盒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