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门阀之上 第134节 (第10/11页)
,一下子趴在了地上。 这一次魏帝不再让李福扶这些人起来了,旋即站起身,将手一背,望着宣室殿内的雕梁画栋,慢慢踱步慢慢道:“朕这一辈子都是得遇贵人,有报不完的恩德。保母照看着,众卿扶持着,百姓拥戴着,哪个朕都要念着。这么多恩,朕是这一大家子的承恩人,也是这一大家子的当家人,出了事,要先顾哪个,后顾哪个呢?”说到这里,魏帝停住了。 这是要让人接话。而这句话显然李福、汪晟不配接;陆振辞位意思就是让皇帝不必看顾自己,自然也就不必接;廷尉彭耽书虽然为褚潭一事立了案,但是目前也没有发声,暂时不需要皇帝念着;薛琬是度支尚书,职位上其实仍是王济的下属,也就轮不到他来接。王济此时只得硬着头皮站出来道:“臣等失察,竟使地方不安,藩镇动乱,臣请陛下责罚。” “说了,不议政事,只说家事。起来,都起来吧。”魏帝扬了扬手,“其实说到底,朝纲如何,地方如何,都是你们中枢和方镇之间的事。郡府归秦州刺史府管,郡府的任命是司徒和吏部尚书来管,尚书令参议。两千石朝廷命官的案子,也都是廷尉审理。京畿周围的兵马,镇军将军、中军将军自有调度。至于地方民声如何,绣衣御史属也都派人时时探察禀报。朕哪有什么cao心的地方。” 这句话,简直是在敲打每一个人,魏帝在立君威。这个时候,大家也都不便发声,于是一股脑地低着头,又跪在了原地。王济当即便觉得像吞了一只苍蝇般恶心,他算是领教到了魏帝这一手太极执政。事情是不管的,责任自然也是不担的,可是似乎又将全局拿捏着。 朝堂的一切都是有一套不明言说的规矩的,臣子是跪是立,君王是坐是站,一切在轨道之上便意味着正常。皇帝忽然不议朝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