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五八章 开门七件事 (第3/5页)
..”刘健拿着几份奏疏,忧心忡忡地说道。 金陵就是南京,明朝实行两京制,金陵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可修葺堤坝是个不小的工程,即便何瑾发明了水泥,那也需要大笔的银钱。 谢迁也耐不住了,道:“金陵的事儿还说不准呢,可去年云南大水那灾,今年还没妥善解决呢。” 灾后重建从来不是一件易事,除非像何瑾在磁州救灾那样,以工代赈,找到一条新的财路,否则就只能用大笔银钱砸下去。 并且云南一地少数民族众多,若是动用强硬手段,那里杀官造反可是家常便饭。 然后这里刘大夏也开口了,道:“说起动乱......唉!琼州那地方恐怕又有一番劫难,原琼州知府张桓贪财私敛,鱼rou百姓。得到弹劾后,朝廷火速彻查,可想不到继任过去的余浚,竟然残虐更甚。” “据说黎族人民已不堪忍受,已揭竿而起。如今虽尚未成气候,可战报里却言响应者人数越来越多,已将近万余人。届时大军平叛,一应粮草器具、辎重兵刃花下去,也不是个小数目。”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有关大明王朝的烦心事儿。 可说着说着,他们忽然不约而同,就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杨一清:老杨,我们这里都有坏事儿,你那里好像挺顺利哈? 而且,你可是商部的尚书,干的就是搂钱的买卖。要不咱先提前商议一番,你弄点钱来先把我们的事儿解决一下? 看着众人都冒起了绿光的眼睛,杨一清忽然就一哆嗦,赶紧开口道:“边关的贸易,要优先供给军制改革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