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九章 槐树乡谈 (第6/9页)
他们道:“你们都是佃农吗?” 一名老农道:“回禀殿下,我们都是佃农,崔县令说得一点不错,这方圆二十里的土地基本上都是荣王所有。” “那赋税如何?” 老农叹息一声道:“朝廷的赋税还勉强能接受,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四升;秋税,上田亩税五升,下田三升,另外每亩还有三百文青苗钱,每年户税一贯,纳绢、麻各一匹,哎!头痛的是田租,无论夏秋,每亩六成,雷打不动,遇到灾难会略略减少,但最少也要比照丰年的四成交,交不起就问东家借粮,连本带利,利上加利,最后还不上了,或者举家逃亡,或者卖身为奴,全家都沦为庄园奴,比如他.....” 老农一指那名年轻农民道:“他就是庄园奴,一年到头没死没活地干,娘子还得去给庄丁洗衣,惨啊!” 那名年轻农民的头深深低下,几乎要触到地面了,李庆安默默点了点头,又回头问崔渠道:“敬宗皇帝的土地改制令,我记得是下发全国执行,怎么都畿道一点动静都没有吗?” 崔渠苦笑一声道:“敬宗是公认的弱势皇帝,他的限田旨令根本就出不了潼关,关中之地有他的军队查办,还好一点,但都畿道、河南道、河东道,这些地方谁会听他的旨令限田,官员都是阴奉阳违,定指标、写计划、丈量土地等等,表面做事比谁都积极,可实际上呢?丈量个土地就要三五年,没等丈量完土地敬宗皇帝就驾崩了,限田不了了之,后来监国登位后更是下旨,废除敬宗皇帝的一切限田令,这样,更没有人去得罪权贵了,殿下,不瞒你说,其实所有的官员都知道土地问题严重,搞不好大唐会因此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