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_第五百三十五章 子仪进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五章 子仪进京 (第5/7页)

子仪,李庆安是大元帅,他应该把李庆安的名字添在奏折上,郭子仪明白了裴旻的意思,他淡淡一笑道:“相国有些误会了,其实军中也有文武之分,文指后勤粮草、士兵招募、表功升迁,而武是指调兵打仗、军队布防,如果涉及到打仗之事,我确实应该向大元帅述职禀报,但我这次进京,一是觐见太后和新帝,其次是和政事堂商量一下物资粮草以及军户安置问题,所以只要向政事堂会商便可以了,暂时涉及不到大元帅的军务。”

    “原来如此,看来我是多虑了,那好吧!我会安排政事堂和老将军会商朔方军事宜。”

    至此,裴旻已经明白了郭子仪进京的用意,他是向政事堂效忠,而保持与李庆安非敌对的关系。

    .........郭子仪告辞走了,裴旻再也无心休息,他立刻起身前往大明宫中书省。

    虽然政事堂实际是由李庆安推举任命,但这并不意味着政事堂就是李庆安的私人幕僚团,事实上,政事堂依然保持着相当大的读力姓,这是汉唐乃至宋朝的传统文官制度的特点,文人政治集团从来都不会是皇帝的附庸。

    那种大臣甘为奴才的情形只能在清宫戏中才会出现,裴旻率领七百余名官员反对李亨登基,和李庆安一点关系都没有,假如李庆安也杀子杀孙,强行登基,裴旻同样也会率领群臣反对他。

    裴旻等大臣之所以一直支持李庆安,那是因为李庆安在开疆辟土、维护国家利益方面与他们的政治观点一致,尤其李庆安在安西限制蓄奴和限制兼并土地方面,完全符合士大夫们耕者有其田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李庆安还是防止安禄山造反的有力屏障。

    正是这些种种原因综合起来,才使李庆安得到了政事堂的拥护,但拥护不等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