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一章 一封密信 (第8/9页)
同,我也正有此意,我们一起上奏如何?” 张筠听他胡乱用词,什么叫‘英雄所见略同’,心中不由暗暗摇头,堂堂的右相国居然会词不搭意,也算是大唐的奇闻了,他心中鄙视,但脸上却诚恳道:“那我们就一言为定,杨尚书牵首,我居其二。” 两人又喝了口茶,渐渐便将话题引到了正事之上。 “前几天,杨相国提议的那件事,我回府想了很久,觉得我们或许可以商量商量。” “张尚书指的是哪件事?”杨国忠故作糊涂问道。 张筠没有吭声,低头慢慢地品茶,半晌,杨国忠忽然恍然大悟,一拍脑门笑道:“我想起来了,原来是那件事。” “杨相国想起来了吗?”张筠似笑非笑望着他道。 “嗯!想起来了,那件事怎么说?” 张筠却不说了,他话音一转,又转到了削藩之上,低低地叹了一口气道:“我觉得圣上在收节度使军权一事上,着实很不理智,弄不好大唐会出乱子。” “张尚书指的是安思顺不肯放弃朔方节度一事吗?” 安思顺不肯放弃朔方军权的回复是在三天前送到长安,据说李隆基暴跳如雷,差点又宿疾复发,一连三天,他把自己关在宫中,谁也不见,因此杨国忠也就无法将崔圆的告密信送进宫去,否则,依杨国忠对收回剑南之权的急切,他早就去汇报了。 张筠点了点头道:“虽然安思顺说得很含蓄,也有借口,但他实际上还是抗旨不遵,一个手握军权的节度使不遵从圣旨,从李庆安到安思顺,这不就是我大唐的危机吗?我估计哥舒翰也同样不会遵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